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测评试驾 测评试驾

吉利回应新能源车型涨价传闻_吉利回应新能源车型涨价传闻视频

zmhk 2024-08-22 人已围观

简介吉利回应新能源车型涨价传闻_吉利回应新能源车型涨价传闻视频       作为一名AI机器人,我可以提供与吉利回应新能源车型涨价传闻相关的各种信息和建议,包括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1.���

吉利回应新能源车型涨价传闻_吉利回应新能源车型涨价传闻视频

       作为一名AI机器人,我可以提供与吉利回应新能源车型涨价传闻相关的各种信息和建议,包括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

1.������Ӧ����Դ�����Ǽ۴���

2.汽车大观|内有隐忧 外有强敌 吉利新能源汽车路在何方?

3.新能源车纷纷涨价,将有何影响

吉利回应新能源车型涨价传闻_吉利回应新能源车型涨价传闻视频

������Ӧ����Դ�����Ǽ۴���

       吉利旗下全新新能源汽车枫叶汽车举办品牌发布会,正式向外界推出枫叶汽车品牌旗下纯电动车型枫叶30x车型预售,售价为6.88万到7.98万之间。新车分别为风云,风尚,风范和风华四种配置,该车目前已经在各地举行了发车仪式,全国经销商客户订购首款枫叶共300余台,已经陆续发往全国各地。

       根据风尚汽车的官宣,未来几年风尚汽车品牌会陆续推出10余款不同类型的产品,从轿车SUV到MPV在产品类型级别车型上实现全面积覆盖形成完善的产业阵容,作为新能源汽车,这款车在价格方面也相当惹人惊叹,可以说这款车是目前一款性价比超高的汽车。那这车还有哪些其他的表现?现在我们来具体看看:

       外观方面,枫叶30x由吉利远景x三打造而来,外观方面延续了远景x3的设计,只是将器进气格栅换成了全封闭的多边形格栅,再配上枫叶汽车专用的logo,车头下方配备的是LED雾灯和贯穿式下格栅让枫叶30x,看上去相当的有动感。下垂使用了破位夸张的手法并向上延伸,新车使用了分体式大增的设计,然后LED日行灯被放置在大灯符合保险杠的中间。

       内饰方面,枫叶30x使用极简的设计理念,线条更加的鲜明,相比于外观而言更具有明显的辨识度,而且也独具该车品牌的车与,同时新车采用了注重内饰的层次感,使上白下黑的层次设计更加的明显,这些思路值得一赞,这一提的是新车使用了全液晶的仪表盘和8英寸的显示屏,并就是车联网系统,表现力相当不俗,相当有科技感。

       动力方面,枫叶30x标配8英寸中控屏,搭载智能联网联系统,另外枫叶30x,根据车型不同提供了无钥匙进入,一键启停等配置新车续航里程达到306km使用的是三元锂电池组,充电速度方面最快充0.5小时可充值80%,慢充7小时可充电至100%。

       总得来说,这款是定位于城市实用型沉淀SUV主打城市代步和家庭出行,目前已经向全国预售去掉补贴价了,补贴后的售价减去6.88万起,从配置和性能表现来看,绝对算得上是一款物美价廉的高性比的选择。作为全家出行车款而言,这款车再适合不过了,采用了拟人化脸谱设计的风格,所以让该车看起来亲和力更加十足,为行车中车辆带来不同的美感,车轮造型更加的动感。外观配置各个方面表现力都非常优异,对于预算不足的上班族和工薪家族而言是不错的选择,目前厂家也给出了相对有诚意的优惠政策,还提供了免费保养服务和终身免费娱乐流量服务。

汽车大观|内有隐忧 外有强敌 吉利新能源汽车路在何方?

       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的扶持、充电桩的普及,新能源汽车由于其便宜的售价和更低廉的使用费,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

       然而随着补贴政策的退坡,很多新能源汽车的价格已经上涨不少,价格已不再向以前一样具有巨大优势。

       同时,由于近来发生了大量新能源汽车自燃事件,公众对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性又开始担忧起来。

       价格优势不再显著,安全性能广受质疑。很多人不禁产生了一个疑问,现在的新能源汽车到底还值不值得买?

       补贴退坡 新能源车价格大多上涨

       6月25日,新能源补贴新政过渡期正式结束。

       从6月26日开始,新能源汽车整体补贴力度退坡50%,地方补贴取消,同时续航里程低于250公里的纯电动车型完全取消补贴,续航在300-400公里之间的车型补贴减少了近5万元。

       在补贴如此大幅度退坡的情况下,如今各厂的新能源车价格有何变化?

       对此,三言财经查询发现,部分造车新势力价格有所上浮,传统车企则大多减少了优惠,其实与涨价无异。

       具体而言,蔚来汽车近日宣布,ES6车型的补贴从3万元降至个人最高2.5万元,而ES8的补贴则从4.05万元降至个人最高2万元,而且都需要在今年12月31日前上牌照。

       小鹏汽车在6月26日宣布旗下G3车型的价格保持不变,但事实上其在在2月份就曾上调过售价,从原来的13.58万-16.58万元调整至15.58万-19.98万元,增加幅度为2万-3.4万元。

       威马汽车在6月25日宣布,旗下EX5的多款配置车型在过渡期结束后保持价格不变。同时还新增了一款400 Mate威盟版,补贴后价格为13.98万元。

       零跑汽车价格则有所上调,6月26日起S01全系产品售价上调1万元,调整后的补贴价格为11.99万-15.99万元。

       传统车厂方面,吉利新能源在售的帝豪EV、帝豪GSe和几何A三款车型中,GSe的优惠从1.7万元减少至7000元。

       荣威旗下纯电动车指导价不变,各车型优惠均减少。Ei5从1.5万变成5000元,ERX5从6.8万变成5万元,而Marvel X将原有的8000优惠取消了。

       而北汽新能源旗下的EU5则在7月1日将指导价增加了3000元。

       只有比亚迪全系新能源车价格均没有调整,同时优惠力度也与此前持平。

       自燃事件屡发

       特斯拉调查结果引不满 蔚来召回受争议

       近来,电动车自燃事件屡次发声,令公众对其安全性能开始产生质疑。

       4月22日,在上海某小区地库,一台静止停放的特斯拉Model S在极短时间内自燃起火并引发爆炸,并引燃了旁边车辆,最终两辆车皆被烧得面目全非。

       同日,西安蔚来服务中心一辆维修当中的蔚来ES8发生自燃。

       5月3日,据外媒报道,一辆特斯拉Model S在旧金山一个私人车库中发生自燃。

       5月12日,据港媒报道,一辆特斯拉公司电动汽车在香港一个停车场突然起火,现场有爆炸声响起,消防员花了45分钟才扑灭大火,特斯拉车头被烧毁。

       5月16日,上海某小区停车场一辆蔚来ES8冒烟。

       6月14日,武汉某建材市场停车场一辆蔚来ES8发生燃烧。

       6月27日,一辆蔚来ES8在石家庄自燃。

       对于上述多起自燃事件,特斯拉方面在2个多月后的6月28日才公布了第一起事件的调查结果,表示没有发现系统缺陷,是个别事故,具体原因则“初步判断”是由于车辆前部的单个电池模组故障引起。

       同时,特斯拉还表示将通过软件升级向Model S及Model X车辆推送有关充电和热管理系统的更新,进一步保护车辆电池并提高电池寿命。

       两个月才公布调查结果,还称是个别事故、“初步判断”,并表示将通过软件升级方式解决电池组故障,这些答案并未令消费者满意。

       有消费者表示,今年,特斯拉在全球范围内已经发生多起自燃事件,用“个别事故”显然不能解释自燃事件频发的原因。同时,消费者对软件升级的方式解决电池问题也存在疑问,质疑这是“治标不治本”的选择。

       但此后特斯拉官方并未公布进一步公布调查结果,或对质疑进行回应。

       相反,同样在两个月内发生四起事故的蔚来汽车在调查速度上比特斯拉就快很多,而其最终给出的解决方案也显得更有诚意。

       4月30日,在第一起事故发生后8天,蔚来汽车即在微博公布了调查结果,表示该事故系底盘撞击电池短路所致。与特斯拉相比,该结果公布相对及时、详细,因此并未受到太多质疑。

       此后,蔚来又于6月27日宣布,部分蔚来ES8的电池模组存在安全隐患,并向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备案,召回4803辆ES8车型。

       但召回之举却颇受争议。

       有些人认为,召回是负责的表现,新能源汽车发展时间短,有问题在所难免。另一些人则指出,蔚来总共才卖了几万辆,就召回了4800辆,召回比例高达28.2%,不得不怀疑其技术是否过关。同时,部分未被召回的ES8车主也对自己的车是否安全表示担忧。

       其实,不论特斯拉和蔚来汽车如何解释,近来屡发的自燃事件已成既定事实,大众对电动车安全性的质疑一时也难以消去。

       因此,他们此时最应该做的,或许就是实实在在地调查原因,改进技术,防止自燃事件再次发生。

       毕竟,事实胜于雄辩。

       虽然特斯拉和蔚来汽车都在近来屡次发生自燃事件,但三言财经发现,从统计上来看,电动车发生自燃的频率其实并不高。

       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数据,截至2017年底,国内新能源汽车(以纯电动车为主)保有量已超过160万辆,而截至2018年10月21日发生的电动车起火事件仅40余起,比例还不到万分之一。

       因此,整体上来说,电动车的安全性仍是可靠的。如果有消费者实在担忧,又非刚需,放缓电动车的购买计划,观望一段时间也未尝不可。

       新能源仍是大势所趋

       限购被取消 多地已响应

       虽然退补政策开始实施,自燃事故的阴霾暂未散去,但新能源仍是大势所趋,各家车厂也都看清了这一点,仍在不断研发和推出新能源汽车。

       据新华社报道,2019年上半年,在汽车产销整体下降的趋势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保持稳步增长,产量为61.4万辆,同比增长48.5%,销量为61.7万辆,同比增长49.6%。

       同时,6月6日,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和商务部等三部委联合发布《推动重点消费品更新升级畅通资源循环利用实施方案(2019-2020年)》,提出“各地不得对新能源汽车实行限行、限购,已实行的应当取消。”

       对此,广东省广州市和深圳市已率先响应,增加了新能源汽车新增指标的数量,而海南省也于近日跟上。

       虽然北京、上海等交通拥堵地区一时难以响应,但这并不影响新能源汽车在全国范围内的更进一步推广。

       此外,目前亦有厂商在研发非电动新能源汽车,该类新能源汽车并不存在电池起火问题。

       其中,以氢能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已推出多款车型,甚至已在不久前的上海车展亮相。虽然目前氢能汽车的售价仍相对高昂,但相信不久的将来价格必将越来越亲民。

       而随着技术的日趋成熟,相信电动车的安全性能也必将越来越高。因此,将来电动车仍很可能成为主流,而新能源汽车完全替代燃油车的时代也必将到来。

新能源车纷纷涨价,将有何影响

       作者?|?凌云?杨梦丹

       来源?|?汽车大观

       整体销量风光无限的吉利,在新能源市场的表现并不如意。

       2015年,吉利高调发布“蓝色吉利行动”,在自主品牌当中率先宣布向电动化转型,并定下了“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品牌整体销量的90%以上”的目标。

       如今5年过去,虽然旗下已有6家新能源品牌,但吉利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节奏,却并未如当初设想的那般“一切顺利”。2019年吉利汽车新能源及电气化车型销量为11.3万辆,仅占总销量的8.3%。

       进入2020年,吉利新能源汽车的“病情”依旧没有好转。

       统计数据显示,在上半年前5个月车市“停摆”的情况下,吉利汽车前三季度的总销量达到875,472辆,其中,9月份销量为126,365辆,同比增长11%,环比增长11%,整体表现亮眼。

       然而,整体销量成绩的优异,更加映衬出吉利汽车在新能源市场上的悲惨。

       据统计,1-9月包含几何A、几何C、帝豪EV、?帝豪GSe等车型在内,吉利新能源汽车销量不足5万辆,9月份更是仅卖出新车6,092辆,连同比或环比数据都未敢公布。从今年前9个月的数据看,吉利新能源汽车销量仅占总销量的5.5%左右。

       在2020年剩余的时间内,如果没有奇迹发生,那么吉利汽车“蓝色吉利行动”的落空已是事实。

       与此同时,自2020年下半年开始,国产之后的特斯拉加速攻城略地,头部造车新势力蓄势而发,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愈发激烈,留给吉利的市场空间和时间,已然不多。

       2015年,“蓝色吉利行动”发布,吹响了吉利汽车向电动化转型的号角。

       在吉利的新能源战略中,兼顾混合动力、插电式混合动力、纯电动汽车三种技术路线,同时研发氢燃料电池汽车和甲醇汽车。战略规划提出,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销量要占吉利整体销量的90%以上,其中,插电式混动与油电混动汽车销量占比达到65%,纯电动汽车销量占比达35%。

       然而,吉利汽车的高调并未持续多久。

       在“蓝色吉利行动”发布之后的三年中,除以极慢的速度推出帝豪EV、帝豪PHEV、帝豪GSe等“油改电”车型外,吉利在新能源市场上再无较大动作。

       直到2019年4月,新能源子品牌——几何汽车发布,才让外界看到吉利发力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决心。

       作为与吉利品牌、领克品牌并行的吉利旗下一级子品牌,几何汽车发布之初被冠以“东半球最美新能源车”的头衔。不过,从随后几何汽车的市场表现和产品规模来看,外界再次高估了吉利。

       截至目前,几何汽车旗下仅有瞄准13万-18万级别市场的紧凑型SUV几何C和瞄准15万-25万级别市场的紧凑型轿车几何A两款车型,其中几何C还是最近才推出的新车。

       由于几何品牌的销售业绩不佳,挂帅吉利新能源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的郑状也“被迫下课”。

       反观与几何汽车几乎同时成立的广汽新能源,目前已有Aion?S(埃安S)、Aion?V(埃安V)、Aion?LX(埃安LX)、传祺GE3四款产品,涵盖小型SUV、紧凑型轿车、紧凑型SUV以及中型SUV,完成了对13万-35万元价格市场的覆盖。

       与此同时,同属吉利新能源阵营的电动高性能汽车品牌Polestar极星,与其对标的特斯拉之间,差距也是越来越大。具体而言,凭借着国产model?3,当前特斯拉已经开始展现较强的市场统治力,而Polestar极星的市场焦点——国产Polestar?2,不仅在品牌知名度和价格上不占优势,而且才刚刚开始交付。

       除了产品推新缓慢以外,吉利新能源的线下渠道规模也大幅落后竞争对手。

       公开报道显示,以北上广为例,几何汽车在三地共有不到20家经销商,而广汽新能源则有经销商近30家,其中大部分还是专营店。正因如此,目前包括几何汽车在内的吉利新能源汽车销售,只能依托吉利品牌4S店进行。

       值得一提的是,处处慢半拍的吉利也正在错过“年内有关部门多次提到的新能源车下乡”等一系列风口。

       2020年7月15日,工信部联合农业部、商务部发布了《关于开展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显示,共有16款新能源车型可以享受2000元-8000元不等的优惠,但受惠车型中未见有吉利的产品。

       究其原因,与吉利新能源产品规划的落地迟缓不无关系。受惠下乡新能源车大部分属于10万元以下的微型、小型纯电动车,而吉利并无该类型产品。

       虽有产品和市场布局迟缓之过,但深究之下不难发现,品牌布局混乱、核心技术缺失,才是吉利折戟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根源所在。

       业内有声音指出,相比广汽、比亚迪等品牌,吉利在新能源汽车市场显得“极不专一”。

       公开资料显示,吉利控股集团组织架构颇为复杂。截至目前,旗下共有吉利汽车集团、沃尔沃汽车集团、吉利科技集团、吉利新能源商用车集团、铭泰集团五大业务分支。若再加上枫叶汽车,其整车品牌更是多达10余个。

       而在新能源方面,从几何、极星、枫叶,再到吉利新能源商用车集团旗下的远程汽车、伦敦电动汽车和未来的smart,吉利控股旗下的新能源品牌已经有6家。

       值得一提的是,这6个新能源品牌分属于不同的集团。

       从2014年以前因当时的帝豪、英伦、全球鹰三个品牌之间相互掣肘,导致品牌发展受阻的前车之鉴来看,很难说,当前吉利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败局,没有受到其多品牌战略的拖累。

       除此之外,核心技术的缺失是吉利兵败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又一重要因素。

       纵观国内知名度较高的新能源车企,不管是在“三电”等硬件领域,还是在智能驾控等软件方面,几乎都有拿得出手的核心技术。

       以体量小于吉利的比亚迪为例,后者不仅拥有自主的电芯研发、生产和制造能力,而且研发的磷酸铁锂动力电池与刀片电池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相较之下,吉利还在集中力量试图在内燃机等传统燃油车技术方面实现突破。更为打脸的是,剔除沃尔沃的技术支持之后,吉利自身在传统燃油车技术方面,并未取得较大突破。

       也正因如此,几何的GE平台并不是脱胎换骨的纯电平台。这也进而导致,不管是早已上市的几何A,还是刚刚上市的几何C,均被业界诟病是帝豪系列电动车产品的“换标换壳”升级版。

       与此同时,受缺乏核心竞争力的掣肘,吉利新能源产品不仅定位一直处于中低端水平,而且相比广汽新能源和比亚迪等品牌而言,在产品力和溢价方面也在逐渐落后。

       “吉利旗下新能源品牌发展缓慢,主要是现在国内市场竞争太激烈,吉利顾不过来。”工信部培训中心汽车专家张翔分析指出,“目前吉利对领克品牌的市场投入最大,对于其他子品牌,只能先布局,然后再谋发展。”

       言下之意,即对于新能源汽车市场,吉利定会“卷土重来”。

       事实也是如此。自2020年6月份以来,吉利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上的动作频频。

       2020年北京车展前夕,吉利汽车旗下领克品牌发布SEA浩瀚智能进化体验架构。据吉利方面介绍,该架构更新和扩宽了纯电动汽车的“三电”范围,即在原有BEV车型所强调的驱动电机、动力电池和电控系统“旧三电”的基础上,扩展更新至电驱动、电管理和电生态“新三电”,并且在智能化上有较大突破。

       随后,吉利又积极布局“换电”市场。目前,吉利科技集团智能换电站已在重庆、杭州、济南、淄博等地逐步落地,在全国签约的换电站超过1000座。

       在新能源技术方面,吉利也在不断加大研发经费投入。资料显示,2019年度,吉利汽车研发投入为54.56亿元,其中,用于节能车型和相关前瞻性基础技术的经费支出近50亿元,占吉利汽车研发总投入的90%以上。

       而在不久前,吉利汽车科创板首发过会,成为“科创板整车第一股”。

       公开资料显示,此次登陆国内科创板,吉利汽车将募集资金204.25亿元,其中80亿元用于新车型产品研发项目,30亿元用于前瞻技术研发项目,30亿元用于产业收购项目,60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也就是说,研发投入将占募集资金的大头。

       在“一片大好”的形势面前,吉利对新能源汽车市场再次表露出十足的信心。

       吉利控股集团总裁、吉利汽车集团CEO、总裁安聪慧表示:“按照现有规划,2021年开始,多款基于浩瀚架构的新车型将陆续投放市场。2021年将成为吉利的科技转型与智能电动汽车发展的全速之年。”

       愿景虽然美好,但现实却很堪忧。

       据EV?Sales统计,在2019年全球新能源车企新能源汽车销量排行榜中,吉利排第八名,销量远落后于特斯拉、比亚迪、北汽新能源等企业。

       而一年时间过去,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也更加“热闹”。尤其是以蔚来、理想、小鹏等为代表的造车新势力,近来的表现更是高歌猛进、销量连涨。

       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9月,蔚来交付新车4709辆,环比增长18.7%,小鹏汽车交付3478辆,环比增长31%。就连频繁断轴、质量问题频发的理想汽车也交出了销售新车3504辆,环比增长29.3%的成绩单。

       面对造车新势力的步步蚕食,2020年吉利还能否守住新能源汽车市场前八的位置,还不得而知。

       此外,特斯拉或许将是吉利新能源市场突围之战的又一拦路虎。

       目前,国产Model?3标准续航升级版补贴后售价已降至24.99万元,这对于主打15万-25万区间价格战的吉利新能源车型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威胁。而且,随着特斯拉model?Y的即将国产,吉利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内的空间或将进一步受到挤压。

       可以说,在“机会之窗逐渐关闭”的背景下,如果依旧拿不出切实有效的措施,解决技术与市场等方面的问题,吉利的新能源汽车市场突围之战,终将是一句空话。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新能源车纷纷涨价,将有何影响

        新能源车纷纷涨价,将有何影响,随着2022年新能源汽车补贴进一步退坡,在行业与政策的趋势之下,不少新能源车纷纷涨价,首当其冲的则是特斯拉。新能源车纷纷涨价,将有何影响。

 新能源车纷纷涨价,将有何影响1

        2021年,新能源汽车行业以全年354.5万辆的销量,同比增长1.6倍的好成绩开启了新的销量增速元年。而2022年刚刚过去不到一个月,业内就屡次传来终端新能源汽车车企上调旗下车型的消息,这似乎展示了一个2022年新能源汽车将迎来全线涨价的信号:

        1)上周末,国内新能源汽车龙头公司比亚迪汽车表示,将对旗下王朝系列和海洋系列相关新能源车型的官方指导价进行调整,上调幅度为1000-7000元不等;

        2)造车新势力中在2021年稳住月销量破万辆的小鹏(涨价幅度在4300元至5900元),以及才崭露头角的哪吒(涨价幅度在2000元至5000元)、零跑(最低配车型涨价幅度在8000元-9000元)和极星(涨价幅度在5千元左右)等车企也进行了提价;

        3)正在进行转型新能源的传统车企如广汽(旗下埃安LX涨价了4000元)和大众(ID系列涨价5400元)也明显上调了价格;

        4)更不用说,在去年年底,全球新能源汽车龙头公司特斯拉就宣布Model 3和Model Y的后轮驱动版售价分别上调1万元和2.1万元。

终端车企为何集体开始进行涨价?

        认为,由于涨价的车企旗下车型的设计、配置等方面都没有太大的变化,所以并不算优化了配置,所以车企提价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两点——补贴退坡和上游涨价,分别为大家拆分来看各自因素在涨价幅度中的影响占比。

        正如不少终端车企在宣布涨价的同时给出的解释,2021年年底新能源汽车补贴的最后一次退坡的确给新能源汽车车企造成了不小的成本压力。

       

        12月31日,财政部、工信部、科技部、发改委发布《关于2022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明确表示2022年保持现行购置补贴技术指标体系框架及门槛要求不变,但是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在2021年基础上退坡30%。

        从这个角度来看,目前宣布提价的车企旗下的车型多集中在续航里程大于或等于400公里的纯电动车型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前者退坡幅度达到5400元,后者补贴减少了2000元,对比来看,比亚迪由于是纯电动和插混销量双驱动,所以为满足各个车型,所以公布的涨价波段较大,而造车新势力和其他传统车型涨价幅度则基本上都是对照前者。

        值得一提的是,同样是造车新势力中的佼佼者理想、蔚来等公司,以及开发了国民神车五菱宏光mini EV的上汽通用五菱,小蚂蚁的奇瑞、好猫系列的长城汽车等传统车企目前却没有涨价公告,主要原因就在于售价高于30万元以上的高端新能源汽车,以及续航标准本身就不达标的车型如A00系车型,以及部分A0系车型本来就不在补贴范围内,所以不受影响。

       

        第二个原因则是2021年全年上游原材料大涨带来的肉眼可见的成本压力,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本身成本占整个新能源汽车成本的30%~40%,这就直接导致了动力电池自身以及原材料价格的大幅上涨,势必将引导着终端新能源汽车的成本的大幅增长。在2021年之前,终端车企对零部件供应商不管是产业链地位上还是话语权方面都有着绝对的优势,所以在成本方面有着要求,能够压低零部件供应商的毛利率,即使是最为核心的部件动力电池在过去几年中也接受每年10%左右的成本降幅。

        但是这个降价趋势在2021年迎来了改变,动力电池最为主流的两大路线中,磷酸铁锂(动力型)的价格从2021年年初的4万元/吨涨到年末的11.1万元/吨,涨幅高达177.5%;而三元材料最常用的三种型号523型,622型和811型的价格分别从年初的12.35万元/吨、14.55万元/吨和17万元/吨涨至年末的24.8万元/吨、26.6万元/吨和27.6万元/吨,涨幅分别为100%、83%和62%。这也使得2021年动力电池的价格不仅不会下降,还会上升。

        以今年较火的磷酸铁锂电池为例,正常来说1Gwh电池需要磷酸铁锂正极材料2200-2500吨左右,一辆新能源汽车以50KWH带电量来看,1GWH动力电池可以满足2万辆新能源汽车的需求,所以一辆车将消耗0.11吨至0.125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根据其高达177.5%涨幅的计算,每辆车成本或将上升7千元左右,当然这项成本和此前的补贴退坡导致的成本上升不同,补贴退坡的降低成本将由终端车企全部承担,而这项成本无法全额传导,动力电池厂商以及上游原材料厂商都需要共同承担,这也是为什么此前动力电池厂商迟迟不涨价的原因,几乎都是自己承担。

       

终端车企涨价后,影响又有多大?

        新能源汽车终端车企集体涨价最为直接的影响就在于或将导致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回调,2021年除了春节扰动的2月,自二季度以来就一直处于月销量持续高增长的趋势,全年更是创下销量354.5万辆,同比增长1.6倍的历史新高记录,渗透率也接近15%。

        而销量的持续增长是建立在市场对于新能源汽车的逐渐认可上面,尤其是在如今新能源汽车的.补能体系尚未完全满足消费者的需求,里程焦虑和安全隐患依旧存在,所以本身依靠较低价位、较高智能化和绿牌这三驾马车来提高性价比的新能源汽车突然加价,毫无疑问会对终端的销量造成一定的影响,这一点已经在部分车企的订单数量上有所体现。而进一步的数据证明将在1月份的新能源汽车销量出来之后进行验证,还会继续紧跟新能源汽车各大车企每月产量、销量、订单等数据情况,并及时和大家进行分析。

        除此之外,混合动力车型也有望迎来一波高景气度,在2021年的销量上已经有些许端倪,此前由于新能源补贴政策的偏好指引,双积分政策的影响,以及混合动力车型产品本身的技术复杂性,混合动力车型不管是HEV还是PHEV的销量与整体增速都远低于纯电动车型,终端车企也并未将其作为重点研发方向,而在2021年,混合动力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59.8万辆和60万辆,同比增速高达162.4%和121.6%, 其中的佼佼者比亚迪的插电混动的销量更是达到272,935,同比增长467.62%,远超纯电动144.95%的增速。

        在2022年新能源汽车补贴进一步退坡后,混合动力车型受到的影响也是明显较纯电动要小,近期提价的车型也多为纯电动,插电混动即使有所提价,在涨价幅度和绝对值方面也是远远小于纯电动,叠加由于技术革新,发动机热效率提升,混合动力车型能解决消费者里程焦虑和补能的问题,混合动力车型或将有望成为2022年新能源汽车销量的黑马。

 新能源车纷纷涨价,将有何影响2

        随着2022年新能源汽车补贴进一步退坡,在行业与政策的趋势之下,不少新能源车纷纷涨价,截至目前已经有包括特斯拉、小鹏、哪吒、广汽埃安、零跑等多个新能源汽车品牌官宣上调旗下部分车型价格,而此前“按兵不动”的比亚迪最近也发布了“关于车型价格调整的说明”。

       

        根据发布的声明来看,由于新能源车型的补贴退坡以及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等因素,比亚迪将对对旗下王朝网和海洋网相关新能源车型的官方指导价进行调整,上调幅度为1000-7000元不等,此次价格调整将于2月1日起生效,当然,在此之前付定金签约的客户将不受此次调价影响。

        在2021年的最后一天,财政部等四部委发布《关于2022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通知明确2022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在2021年基础上退坡30%,考虑到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市场销售趋势以及企业平稳过渡等因素,2022年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政策将于2022年12月31日终止,2022年12月31日之后上牌的车辆不再给予补贴,补贴退坡也是各大新能源汽车品牌涨价的主要原因。

        前面也提到,在比亚迪宣布涨价之前已经有多家新能源汽车品牌宣布涨价。首当其冲的则是特斯拉,在补贴政策颁布的当天即对外宣布,Model 3和Model Y的后轮驱动版售价分别上调1万元和2.1万元。相比之下,此番比亚迪起步1000,上限7000的涨价幅度也还算良心。

       

        作为国内新能源的领军车企,比亚迪新能源产品涨价其实是迟早的事,且不说此番价格上调是行业与政策的大环境所致,所有新能源品牌无一例外都选择涨价;再加上如今新能源汽车所需原材料价格也有所上涨,在过去一年来,动力电池成本暴涨,例如动力电池所需的镍、锂等金属价格已经翻了好几倍。

        根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数据显示,从2020年6月到2021年底,523三元电池成本由每瓦时0.52元涨至0.77元,上涨高达48.1%;磷酸铁锂电池成本则由0.47元涨至0.66元,上涨40.4%;还不止动力电池成本的增加,如今全球依然处于芯片短缺的局面,按照现在的形势看,短时间内“缺芯”的问题无法得到缓解,选择涨价或许也是新能源车企解决供应需求矛盾的一种措施。

       

        那么减少的补贴谁来承担?显然车企不会愿意自掏腰包,而最终所有的非要都转接给消费者自己承担了。但这一现象并不是偶然,事实上去年4月下发的新能源汽车补贴通知中就有明确提及新能源产品有涨价的趋势,换句话说,和传统燃油车市场的加价方式不一样,新能源汽车的加价并不属于市场人为行为,而是受行业大环境的影响。

        不过,一边是国补退坡,另一边新能源车型的保费也开始提高,目前专属的新能源汽车保险由12家保险公司公司挂牌发起,按照新能源的专属车险上市后各类汽车品牌和车型均出现了不同幅度的保费上涨的情况,最为夸张的是,特斯拉的保费达到1.8万,翻了两倍之多,光是这高昂的保费就劝退了不少想要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潜在消费者。

        随着补贴政策进入最后一年,关于新能源汽车的各种优惠政策逐渐减少,这也意味着新能源产品未来将不再有外部的大力扶持,需要靠行业本身打入市场。不过,如今新能源产品的原材料价格疯涨,芯片短缺危机也还未解除,新能源车还能延续此前的销量增长势头?还真不好说。

 新能源车纷纷涨价,将有何影响3

        2022年1月11日,乘联会发布2021全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数据,据统计,1-12月国内新能源汽车批发总量达到331.2万辆,同比增长181.0%;零售总量为298.9万辆,同比增长169.1%。与新能源汽车市场“双百位”增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21年燃油车批发总量为1779万辆,同比下降4%;零售总量为1716万辆,同比下降6%。可以说二者市场走势分化明显,在越来越多消费者开始关注、选择新能源车型的背景下,2022年国内乘用车市场向“电动化”转型的步伐必然也会越来越快。

       

        从销量数据来看,过去国内新能源乘用车市场呈现出了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然而在供需两旺的背后,新能源汽车“涨价潮”已经悄然来袭。

        近期,有媒体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包括特斯拉、小鹏汽车、广汽埃安AION S Plus、大众旗下ID.6 CROZZ和ID.4 CROZZ等多款新能源车型都宣布了涨价的消息,其中国产Model 3和Model Y上涨最多,分别为1万元和2.1万元。广汽埃安AION S Plus次之,价格上涨了7000至14000元。小鹏旗下三款车型也都有提价,上涨区间为4300至5900元。其它未直接提价的电动车型,也取消了相关购车优惠。而车企这一波“集体涨价”的根本原因,主要是受到了政策补贴退坡、动力电池涨价、芯片短缺等多重因素的影响。

退坡30%,2022新能源补贴进入“倒计时”

        2021年12月31日,财政部、工信部、科技部、发改委等四部委联合发布《关于2022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明确2022年1月1日起,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将在2021年基础上退坡30%。同时该文件指出,为保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良好势头,综合考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市场销售趋势以及企业平稳过渡等因素,2022年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将于同年12月31日终止,这也就意味着截至今年年底,国内长达12年的新能源汽车补贴“马拉松”将正式到达终点。

        事实上,任何一项政策的变动都不会是空穴来风,而有着广泛且深入的市场调查为依据的,尤其是助力我国实现汽车强国梦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不可否认,我们新能源汽车的迅猛发展离不开各类政策的大力支持,但从目前来看,这些政策也起到了超越预期的成效,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已初步完成由政策主导转向市场主导,购买新能源汽车逐步成为消费市场的潮流趋势,“补贴”已经不再是消费者选择新能源车型的关注重点。可以预见,在未来补贴彻底退出后,新能源汽车整体市场前景依然乐观,市场份额也将稳步在序地实现增长。

       

缺芯风波延续,导致新能源汽车供小于求

        回顾2021,“芯片短缺”是全球车市及所有车企面临的共同挑战,根据AFS权威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2月5日,由于芯片短缺问题中国汽车市场累计减产已达198.2万辆,全球汽车市场累计减产1012.2万辆。

        众所周知,去年受到疫情影响,全球芯片供应商产出乏力,伴随主机厂需求旺盛导致市场供需失衡,最终使众多车企陷入了“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境地,“芯荒”甚至成了各大车企高层的共同心病,因此也出现了加价抢购芯片的现象。同时因缺芯问题带火的二手车市场也成为去年车市独特的景象。

        即便到目前,全球车市仍未摆脱缺芯带来的负面影响,或许“至暗时刻”已经过去,但芯片紧张的局势仍会持续较长一段时间。此外,与过去相比,如今的汽车尤其是新能源汽车上所用的芯片数量翻倍增长,由此也增加了汽车的制造成本。所以,即使芯片可以恢复正常供应,新能源汽车涨价依然是一个合理的发展趋势。

原材料价格上涨,动力电池成本水涨船高

        除了芯片短缺,动力电池原材料领域的产能不足、价格上涨同样是导致新能源汽车终端售价走高的一个重要因素。以动力电池中的主要材料碳酸锂为例,2021年初电池级碳酸锂均价仅为5万元/吨,近期则涨到29万元/吨,仅一年涨幅就达到了480%;从2020年4月至2021年10月,钴的价格也从不到24万元/吨上涨到了38万元/吨,涨幅接近60%。此外根据公开数据显示,2021年Q3与2020年Q4相比,隔膜、正负极材料、电解液等电池相关原材料均有不同幅度的提供,最高涨幅超170%。

       

        因为原材料价格提升,随之导致动力电池成本水涨船高,所以在2021年下半年,比亚迪发布了电池产品涨价20%的公告,天能锂电、国轩高科、鹏辉能源等企业也纷纷发布了调整电池或电池原材料价格的通知函,而车企在生产制造环节付出的更多成本,最终还是或多或少地体现在产品售价上。比如1月22日,比亚迪官方发布关于车型价格调整的说明:因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以及新能源购车补贴退坡等影响,比亚迪汽车将对王朝网和海洋网相关新能源车型的官方指导价进行调整,上调幅度为1000-7000元不等,价格调整将于2月1日正式生效。根据目前市场表现,多家专业机构表示,预计2022年国内动力电池产品价格持续增长将带动整车终端售价迎来新一轮上升。

        综合政策、硬件、原材料多角度摊开来看,与其说这一波涨价潮是新能源车企有意而为之,不如说是“形势所迫”更为贴切。可以预见各类新能源车型在2022年开启“涨价模式”是必然趋势。从目前国内各大车企透露的信息可知,今年至少将有上汽荣威科莱威、小鹏G9等十多款纯电新车上市,如无意外,这些上市新车都将出现不同程度的提价。

        时至今日,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用时间换空间”的阶段已经过去,在绿色消费理念和“双碳”目标的共同推动下,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有率必然会稳步提升,同时伴随补贴红利进入“倒计时”,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也将刺激主机厂在技术、产品开发领域投入更多,以引领行业完成从追求“量”到追求“质”的过渡转变。

       好了,今天关于“吉利回应新能源车型涨价传闻”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介绍对“吉利回应新能源车型涨价传闻”有更全面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实践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